枣庄职业学院深融产学研用,智启高质量发展新篇

时间:2025-04-05 07:51:17 转载源:热点直击网 作者:远方 点击:3291次

今年以来,枣庄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践行科教融汇发展理念,将技术转移服务与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及服务社会效能的重要引擎,着力促进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协同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职业教育的坚实力量。一、革新科研管理:政策引领与激励机制双轮驱动枣庄职业学院以创新政策为引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的科研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完善科研制度。近年来,枣庄职业学院出台《科研管理办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办法》《技术转移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科研类管理制度5项,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二是创新激励机制。学校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所得的现金净收益以及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方式获取的收益,确保教师或团队获得的收益不低于收益总额的90%;对于技术转移服务实际到款额,学校在扣除相关成本后,给予个人或团队净收益的90%作为奖励。三是优化评价体系。学校全面优化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中与科研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科研比重,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与社会贡献,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政策引领激发各层次科研人员积极性与创造力,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促进成果高效转化。2024年,实现无人机检零装置、嵌入式人工智能实验、2型糖尿病研究、樱桃苗木快繁技术等50余项高水平技术转移合作,技术服务、培训及专利转化收益1649.47万元,较上年增幅44.02%。二、构建科研生态:平台、团队与人才的协同发力枣庄职业学院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领域,布局科研发展方向,构建“平台+团队+人才”的科研体系。一是建设多元创新平台。携手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枣庄)等成熟的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山东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搭建枣庄市绿色高端化工技术创新中心、枣庄市逆向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重点实验室等市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12个,着力提升学校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致力于打造区域科技新高地。二是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学校出台《青年科研创新团队认定与管理办法》,以省教学创新团队为基础,培育建设高水平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团队智慧与协作优势,实现从“单枪匹马”到“团队作战”的转变。三是多措并举引才入校。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与益康药业、易石化工共引共用高端医药化工博士研究生2人,优中选优招引硕士研究生3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选手等高技能人才3人,聘任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亚里耶·瓦谢尔为特聘教授,柔性引进安广池、吴炯等学术领域教授专家38人,聘任111名行业企业首席技师、省技术技能大师、齐鲁工匠、行业带头人到学校兼职任教,指导师生科研攻关,助力学校科研工作水平持续提升。三、深融产学研用:靶向对接需求,推进产学对话枣庄职业学院靶向定位、深入调研,深化产学研交流合作,全面推动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的高效对接。一是精准把握企业需求。学校积极响应“百校万企万师双进”活动号召,组织各层次科研人员深入调研知名企业200余家,精准把握企业技术需求,达成合作协议155项,合作领域涵盖清洁能源、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方向,与丰源集团、泰和科技、中兴通讯、健袖科技等2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工艺改造、流程优化等产学研深度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真正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深入推进产学研交流。发挥全国锂电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枣庄市高端化工、锂电新能源等4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集聚优势,学校组织锂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智库论坛、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产学研用合作交流会等大型产学研交流活动4场,携手科技局等政府部门、园区企业共同开展“科技下午茶”等产学研专项活动5场,为教师提供与产业和学术对话的平台;邀请校内外学术名家、知名锂电及新能源领域专家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组织全校4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成果转化培育、项目选题指导与专家培育讲座,提升转化效率与项目“命中率”。四、强化科研支撑:基础研究到应用实践全链推进枣庄职业学院通过强化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丰硕与技术转化的高效。一是稳固转化基础。近年来,学校立项国家级课题9项、省级课题52项,获得各项专利授权65项,与企业开展科研项目54项,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淮海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省级科技奖项,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双提升,为技术转移与转化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强化经费支持。学校增加科研资源配置,提升科研投入力度,设立科研平台建设、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等专项科研经费,灵活把控科研经费使用方向,为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成果培育、推广应用提供充足经费保障。三是助力转化实效。学校梳理并发布可转化科技成果,通过政校企联席会议等契机向企业推介,达成转化意向,拓宽转化路径,加速成果应用。学校黄振教授牵头的农学团队致力于研发药用菊花的关键技术创新,与柴胡店镇校地合作共建药(饮)用菊花种植生产性实训基地,荣获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立项。项目示范效应显著,带动2000名群众投身菊花种植,实现了药用菊花生产、农科专业生产实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创用”多元协同融合。依托该项目申报的科技成果转化案例《产学研用协同推进药茶两用菊花成果转化》被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列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30项重点推荐案例。声明本文来 源于枣庄职业学院。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本文编辑:Sunshine责任编辑:林美妮山东教育发布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